2024.03.28
佚名
次
我国微生物肥料应用现状与趋势
微生物肥料是通过微生物生命活动,使农作物得到特定的肥料效应的制品。它能通过制造营养物质、协助作物吸收营养物质或产生生长激素来刺激作物生长。广义的微生物肥料是既含有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又含有微生物的制品,它可以代替化肥,提供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类营养元素。
01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应用现状
我国微生物肥料年产量已达到3000万吨,年产值达到400亿元,累计应用面积超过5亿亩。
2022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十八亿亩耕地要实至名归,而且必须是良田。但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科学地使用化肥和植保产品,导致了土壤酸化、板结、盐渍化、有机质降低、中微量元素失衡、有益微生物菌群缺失等问题,使得土地越来越“瘦”。正因如此,具有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的生长,改善农产品的品质,兼具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等诸多优点的有机微生物肥料正日益受到关注。
截至目前,我国有机肥市场总需求量约为1300万吨,而基于我国目前有机肥生产总量来看,未来尚有900万吨有机肥的增长潜力。
农业农村部网站消息,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和《到2025年化学农药减量化行动方案》。其中指出:
到2025年,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等养分结构更加合理,全国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现稳中有降。 进一步提高有机肥资源还田量。大力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有机肥资源得到有效合理还田利用,到2025年有机肥施用面积占比增加5个百分点以上。
《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提出,建立健全以“高产、优质、经济、环保”为导向的现代科学施肥技术体系,完善肥效监测评价体系,探索建立公益性与市场化融合互补的“一主多元”科学施肥推广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完备的化肥减量化法规政策、制度标准和工作机制,着力实现“一减三提”。
02我国微生物肥料研制的发展趋势
长期使用农药化肥对作物和土壤带来的负面影响给予了微生物肥料发展的空间。
近年来微生物肥料的需求量快速上升。据有关数据统计,2013年,微生物肥料的年需求量仅为965万吨,到2020年已增加到1500万吨,这表明市场对微生物肥料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在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微生物肥料的市场份额也持续上升。
根据农业农村部统计数据,我国微生物肥料产品累计登记数量从2007年的149个增长至2022年2月的9990余个。随着我国微生物肥料产业的稳定发展和生产规模的不断壮大,微生物肥料的应用逐渐推广开来。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农业农村部微生物肥料质检中心主任李俊介绍,我国微生物肥料年产量已达到3000万吨,年产值达到400亿元,累计应用面积超过5亿亩。
微生物肥料产业在我国迅速发展,与国家的大力支持分不开。2013年,国务院发布《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将微生物肥料列为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发改委将微生物肥料列为现代农业优先发展的技术之一。随着《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方案》等的实施,以及绿色农用生物产品高技术产业化专项、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等项目的开展,微生物肥料产业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今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功能型微生物等生物技术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这是国家层面对微生物肥料的再度肯定。
专家预测,在国家政策强力驱动下,“十四五”以及今后更长时期,微生物肥料产业规模每年将以10%左右的增速发展,“十四五”末微生物肥料应用面积可达6亿亩以上。